养老金并轨10年过渡期9月底结束!10月起,体制内、外一样高了吗 (2)

2024-05-20 11:44
举报

  养老金并轨“10年过渡期”

  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未安全实现全国统筹,同时,也是为了确保两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平稳衔接,对于养老金制度并轨,国家设置了10年过渡期。

  即,从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为养老金并轨的“10年过渡期”。并且,为了确保过渡期内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国家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根据体制内工作人员参加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3种类型。

  ①退休“老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并退休后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待遇仍按照老办法计发,即旧人旧制;

  ②退休“中人”,指的是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其中,在10年过渡期内(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中人”,采取新老办法待遇标准对比的方式计发基本养老金,即保低限高;在2024年10月1日之后,不再进行新老办法待遇标准对比计算,而是按照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③退休“新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改革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并且可享有职业年金待遇。

  由此不难看出,养老金制度的并轨,对退休“新人”及202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中人”影响最大,即按照新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可能会导致待遇水平降低。

  2024年10月1日之后,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要大缩水了吗?

  新的问题来了,2024年10月1日养老金完成正式并轨之后,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就真的要大缩水了吗?体制内、外的养老金水平真的就一样高了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点,即养老金制度的并轨只是实现了体制内、外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与待遇计发办法保持了一致。

  其次,大家要知道,真正影响养老金待遇水平高低的因素无非还是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长短以及所选择的缴费基数。

  而现实情况是,体制内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一般都会按照实际的工资水平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即缴费基数较高,而反观企业参保职工,普遍缴费基数较低;再加上体制内参保人员工作稳定,且享有职业年金待遇。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都不会出现“大缩水”的情况,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体制内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都仍要高于体制外的退休职工。

  体制外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在未来也会变少吗?

  现阶段,企业参保职工执行的是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障模式,即养老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共同承担。其中,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用于政府调控;个人缴费的部分则全部计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

  从制度层面而言,基本养老金为“现收现付制”,即参保人员交钱,退休人员领钱。然而,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新出生人口数量日渐减少的现实背景下,未来交养老保险的人却变得越来越少,而领钱的退休老人却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终究有一天就会被全部领完,届时,养老金的缺口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养老金制度最终实现并轨之后,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退休人员,都将由社保基金来支出其基本养老金。一旦养老金的缺口越变越大,届时体制内外的退休人员都或将面临养老难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可能过不了多少年,只靠养老金就能实现养老自由的可能性将会变得越来越低,未来90后、95后乃至00后,大概率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养老问题了。  

  以上就是养老金并轨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社保网解锁更多社保专业资讯。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
相关推荐
诚聘英才